一、生產安全事故和安全生產大檢查情況
(一)事故情況。截至8月底,全市累計發生生產安全事故131起、死亡58人,與去年同期相比,事故起數下降4.17%、死亡人數下降1.69%,事故死亡人數占省政府安委會下達年度控制指標149人的38.9%。其中:工礦商貿事故發生10起、死亡14人,分別上升42.86%、7.69%,死亡人數占省政府安委會下達年度控制指標22人的63.6%;生產經營性道路交通事故發生121起、死亡44人,分別下降18.24%、27.87%,死亡人數占省政府安委會下達年度控制指標126人的34.9%。發生較大事故2起:建設工程1起、道路交通1起,占省政府安委會下達較大事故控制指標的2/3。各區縣情況:
張店區:累計發生事故29起,與去年持平;死亡7人,同比上升85.71%。
淄川區:累計發生事故31起,同比上升24%;死亡13人,同比下降85.71%。
博山區:累計發生事故7起,同比下降12.5%;死亡6人,同比上升500%。
周村區:累計發生事故6起,同比下降25%;死亡2人,同比下降80%。
臨淄區:累計發生事故23起,同比下降36.1%;死亡10人,同比下降33.3%。
桓臺縣:累計發生事故12起,同比下降20%;死亡7人,同比下降22.2%。
高青縣:累計發生事故3起,同比凈增3起;死亡2人,同比凈增2人。
沂源縣:累計發生事故11起,同比下降15.38%;死亡3人,同比下降50%。
高新區:累計發生事故10起,同比下降47.37%;死亡2人,同比下降60%。
文昌湖區:1—8月份未發生事故,同比事故起數凈減1起,死亡人數凈減1人。
(二)大檢查情況。截至9月17日,全市共檢查企業單位22106家次,查出安全隱患問題48867條,整改32772條,取締關閉非法生產經營單位213家,責令停產整頓294家。其中,8月24日—9月6日集中大檢查期間,全市共檢查企業19056家,排查安全隱患問題41201條,現已整改30815條。
各區縣檢查及隱患整改情況:
張店區:檢查企業單位3627家次,查出安全隱患問題7626條,整改6256條。
淄川區:檢查企業單位3377家次,查出安全隱患問題6687條,整改3443條。
博山區:檢查企業單位501家次,查出安全隱患問題766條,整改231條。
周村區:檢查企業單位3409家次,查出安全隱患問題5063條,整改2734條。
臨淄區:檢查企業單位3138家次,查出安全隱患問題8214條,整改5338條。
桓臺縣:檢查企業單位4095家次,查出安全隱患問題7406條,整改6498條。
高青縣:檢查企業單位1296家次,查出安全隱患問題4757條,整改4244條。
沂源縣:檢查企業單位715家次,查出安全隱患問題2071條,整改1156條。
高新區:檢查企業單位395家次,查出安全隱患問題1430條,整改1122條。
文昌湖區:檢查企業單位921家,查出安全隱患問題2229條,整改673條。
督查組檢查及隱患整改情況:截至9月17日,市10個包區縣督查組共檢查企業單位632家,查出隱患問題2618條,整改686條。
各包區縣督查組檢查情況:
第一組包高青縣督查組:檢查企業單位56家,查出安全隱患問題373條,整改24條。
第二組包臨淄區督查組:檢查企業單位149家,查出安全隱患問題34條,整改5條。
第三組包淄川區督查組:檢查企業單位47家,查出安全隱患問題393條,整改37條。
第四組包博山區督查組:檢查企業單位57家,查出安全隱患問題202條,整改64條。
第五組包張店區督查組:檢查企業單位46家,查出安全隱患問題544條,整改226條。
第六組包高新區督查組:檢查企業單位45家,查出安全隱患問題203條,整改37條。
第七組包桓臺縣督查組:檢查企業單位46家,查出隱患問題238條,整改82條。
第八組包周村區督查組:檢查企業單位87家,查出隱患問題268條。
第九組包文昌湖區督查組:檢查企業單位34家,查出隱患問題135條,整改125條。
第十組包沂源縣督查組:檢查企業單位65家,查出隱患問題228條,整改86條。
二、存在的主要問題
(一)安全隱患整改效率不高。截至9月17日,全市安全生產大檢查排查出的48867條安全隱患問題,仍然還有16095條未整改落實,特別是,市10個包區縣督查組查出的2618條安全隱患問題,僅整改686條。全市使用聚氨脂、聚丙乙烯彩鋼板建筑的單位有1592家,建筑面積226.8萬平方米,分布在10個區縣,多數彩鋼板建筑存在未辦理任何手續、消防設施不足等問題,目前尚未整改落實。全市還有4000余輛危化品運輸車、旅游客車、客運班車、“營轉非”大客車、校車等五類重點車輛存在違法未處理、逾期未檢驗、逾期未報廢等違法行為。
(二)非法違法生產經營單位大量存在。由于經濟、社會、監管等多方面原因,非法違法生產經營建設行為仍屢禁不止,非法違法生產經營單位大量存在。從近期區縣政府上報確定擬關閉取締的第一批350家生產經營單位看,大都屬于非法違法或不具備安全生產條件的單位,暴露出各級打非治違工作力度不夠。
(三)工業園區安全監管滯后。工業園區安監機構、人員配備與安監工作不相適應,如,張店區經濟開發區、東部化工區、科技工業園3個工業園區安全監管工作均由園區經發局負責,分別配備3名兼職安監人員;博山區經濟開發區安監局編制8人,實有4人;齊魯化學工業區未設置安監機構,安全監管由金山鎮、金嶺鎮、辛店街道安監站負責,臨淄經濟開發安監工作由鳳凰鎮安監站負責;高青縣經濟開發區安監局,編制10人,實有4人;文昌湖區安監工作由區經發局負責,配備1名安監人員;另外,通過工業園區專項行動和大檢查情況看,工業園區的部分企業存在無土地、規劃、建設手續等問題,致使安全、消防等手續補辦困難;園區內企業布局不合理,園區與周邊居民區安全距離不夠充分,設施不夠配套。
(四)專業安監力量尤其化工專業力量配備不足。我市產業結構特殊,化工產業比重大,危化品特別是涉及“兩重點一重大”企業眾多,但化工專業監管力量不足。市安監局化工專業人員9人,占在崗人數的8%,各區縣安監局化工專業人員50人,占在崗人數的15%,全市各鎮辦(園區)安監站化工專業人員26人,僅占在崗人數的5%,化工專業人員的配備與當前專業化監管要求不相適應。
(五)化工產業布局不合理,“關、轉、停”任務艱巨。全市危化品生產、儲存、使用企業單位714家,居全省第二位。714家危化品企業單位中,不在化工園區的約占總數的30%。擬關閉取締的第一批350家生產經營單位中,危化品生產、儲存、使用企業單位僅47家。化工企業總量偏大,產業布局不合理,“關、轉、停”力度仍需加大。
三、下一步工作措施
(一)持續強化隱患排查治理工作。加大政府購買服務力度,聘請安全服務機構,深入開展專業化、職業化的安全隱患排查,治理安全生產深層次問題。嚴格落實“屬地管理”原則和“三個必須”要求,毫不放松地抓好安全生產大檢查、打非治違和專項整治行動,堅決執行銷號管理制度,嚴格停產整頓企業復工程序,隱患問題整改不到位的堅決不予復工。繼續實行日報告、周報告制度,突出抓好集中大檢查期間查出的4萬余條安全隱患問題的整改落實,整改落實情況及時向社會公布,接受社會監督。
(二)著力做實基層安全管理基礎。加快化工產業布局調整,大力加強工業園區安全監管,盡快設立單獨安全生產監管機構,配足配強與監管任務相適應的監管人員,完善園區安全生產責任體系和責任追究體系。著力做實村居安全管理,按照安全生產“五級五覆蓋”和市政府安委會《關于村居安全管理規范化建設的意見》,年內所有村居全部達到機構、人員、經費、職責、制度和管理“五落實、一到位”規范化標準,打通安全管理最后一公里,實現安全監管橫到邊、縱到底、全覆蓋。
(三)全面夯實安全生產管理責任。嚴格落實市委、市政府關于區縣黨委政府安全生產責任清單、生產經營單位主體責任、安全生產工作職責等文件規定,進一步壓實區縣黨委、政府責任,堅決落實黨政同責、一崗雙責、失職追責要求,嚴格落實屬地管理責任、執法部門和行業主管部門監管責任、企業安全生產主體責任,層層傳導抓安全生產的壓力,一直傳導到企業負責人、車間負責人和崗位操作員。探索研究刑責治安的實施辦法,進一步加大安全生產監管力度,促進安全生產責任落實,提高安全生產水平。
(四)突出強化化工等重點行業領域安全監管。強化危化品和非煤礦山重點區縣安全生產治本攻堅,整頓關閉不具備安全條件的企業;強化涉氨制冷和粉塵、煤氣等涉爆企業的安全監管,不斷提升企業對危險場所、危險作業的安全管理水平;強化油氣輸送管道安全監管,集中力量開展油氣管道隱患整治攻堅戰,逐步解決管道占壓問題;強化小微企業安全監管,摸清底數,建立檔案,實施分類監管,加強培訓,開展評估,提高小微企業安全管理水平。
(來源:淄博日報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