工信部運行監測協調局副局長黃利斌在7月22日召開的新聞發布會上表示,經過這幾年持續不斷地推進淘汰落后產能,原來定的“十二五”淘汰任務提前一年在去年完成了。今年新加了一些任務,到“十二五”末,淘汰落后產能的任務基本上告一段落,“十三五”主要任務仍是化解過剩產能。
黃利斌指出,過去像鋼鐵、水泥、電解鋁等“兩高一資”行業,現在經過這幾年努力應該正正名,因為這些行業都轉成了節能環保產業,已經是優勢產能。但是這些行業的產能空間差不多頂到了“天花板”,生產也處在平臺期。今年這些行業的生產都處在下降狀態。
黃利斌稱,這些優質產能在國內處在過剩的狀態,只有一條路,就是加快優質產能“走出去”,這也符合產業發展。對我們來說產能過剩,但對于“一帶一路”沿線國家來說,或者對其他“金磚國家”來說,他們的產能還是不足的,如果我們推出去了,就能獲得雙贏的局面。
黃利斌指出,第一,化解產能過剩還是要嚴控新的產能,主要還是采取新建項目實行等量和減量置換。第二是加快淘汰落后產能。今年的淘汰任務已經下發,要加大力度、加快完成目標。第三是要堅持推進兼并重組。這方面主要是妥善解決重組過程中債務處理和職工安置問題。上半年出臺了一系列政策,包括土地增值稅、并購貸款和外匯登記這些政策得到了進一步完善。第四是擴大國內有效需求。要推廣鋼結構運用和綠色建材下鄉,促進高品質鋼材和鋁材運用。第五是加強與周邊國家、新興國家的合作,鼓勵優勢企業“走出去”。
(來源:世界金屬導報)